化宝堂 化橘红历史文化 传统中医药文化(化橘红中药文化)项目传承人

传统中医药文化(化橘红中药文化)项目传承人

目前化橘红中药文化项目传承人的两位老人是:李中经、李锋。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介绍:

传承项目: 传统中医药文化(化橘红中药文化)(省级)

人物介绍:

李中经,男,1937年10月生于化州橘红世家。1986年起,先后在化州县橘红工艺厂、橘红制品厂、湛江麻章药材批发站、广西钦州中药厂等单位工作,并跟随省内外中药技师学习橘红中药炮制与橘红工艺品加工等各项技艺。精通橘红种植、制药及工艺品加工,技艺精湛。一直致力于化橘红种植、制药和工艺品加工技艺和文化的传承,采取言传身教、开培训班和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等方式,将种植与传统加工炮制技术传授给下一代及公司干部职工,使这些传统文化技艺得以世代相传。

李锋,女,生于1958年11月。1965年开始,跟随祖父李智昌、父亲李乃尧学习橘红工艺品的制作、雕刻、切割、压制、炮制等工艺技术,特别是炮制过程中烘炉火候的控制技术。1974年8月-1979年9月,到化州良种场负责柑橘及化橘红的嫁接、培育试验工作,将家传的种植技术融入于工作。1979年 10月-2005年4月,在化州从业橘红加工、制作并开设多家专卖店。2005年,创建化州化橘红药材发展有限公司,将祖传的化橘红工艺应用于现代中医药事业。致力于化橘红传统工艺技术和文化的传承,将种植与传统加工炮制技术传授给长子余品皓、次子余品宽以及公司职工,使这些传统工艺技术得以薪火相传。

什么是传统中医药文化(化橘红中药文化):

相传,化橘红自汉代时开始种植,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在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下逐渐进化而成,至今民间仍流传着“龙化橘树”、“鸟送橘种”、“罗仙植橘”等关于化橘红起源的传说。明万历《高州府志》载“化橘红唯化州独有”,更被李时珍编入《本草纲目》,明清时期曾被列为宫廷贡品。现化橘红主要在化州的河西、官桥、中垌、合江、那务、平定、文楼、江湖、林尘等一带种植。

化橘红中药文化以化橘红药用价值为载体,秉承“药食同源、济世救民”的核心价值观,集化橘红种植、药材炮制、工艺品制作等于一体。根据历代医籍、药典记载,化橘红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等功能,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等症,曾被列入中国“四大南药之一”和“十大广药之一”。旧时,化橘红种植以赖家园、李家园和潘家园为最,还有河西、官桥、中垌、平定、林尘等地,化橘红每年四月开花,至七八月果实直径达10厘米左右时可以采摘。幼果清洗干净后,经开水略烫,干燥后即可切丝或片入药。其炮制讲究遵古仿真,分修制(纯净、切制)、水制(洗、漂)、火制(晒、烘)等几种,坊间有“炮制不严而药性不准”之说。明清以降,在保持化橘红药效的同时,更将其炮制技艺融合雕刻、塑造等传统艺术手段和乡土生活题材,衍生出化橘红工艺品,如橘红壶、橘红瓶、橘红罐、橘红烟斗等。

自古至今,化州人以种橘、制橘为业,化橘红已成为化州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关于化橘红的诗文、楹联、题咏等不胜枚举;而化橘红种植、药用的传说在化州及周边地区群众中广泛流传,特别是“罗仙植橘”、“范公识橘”和“州官治咳”的传说故事更为其增添了不少神奇的色彩。这些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成就了化橘红中药文化最特殊的形态。

化橘红种植需要独特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化橘红的老产区正在被城市开发所吞噬,由此导致化橘红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同时,从事化橘红种植和药材炮制的老艺人年事渐高、身体欠佳,传统化橘红中药炮制技艺面临失传的困境,化橘红中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已刻不容缓。(参考广东省文化馆)

本文来自网络投稿,不代表化宝堂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bout.juhome.net/article/3202.html

作者: 化宝堂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